核能電廠歐買嘎

140317_01_Film_34_adj

赤炎炎的夏日即將來到(雖然外面現在大雨傾盆……),我腦中突然閃過一件事,那就是前陣子核三廠 2 號機歲修時發生控制棒棒驅動軸摔到變形的事件。

 

然後想到夏天是電廠苦惱的日子,所有的發電機大概快要忙死,它們隨時都準備著要跳電,只要一跳電,電風扇不轉,馬上就要死人了……

 

熱死人是一回事,那些官員們忙著向社會大眾解釋為何跳電的緣由也夠讓人想死的了。接著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些中華民國的用電資訊。

 

螢幕快照 2017-05-13 11.21.19.png 

 

沒看錯吧,我們的核能發電只佔全部的 13.5 啪仙抖,大部份的電都是燒來的(燒毀~),水力發電更悲劇只剩下 1.5 趴仙抖。鬼島台中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火力發電廠(第一名是祖國,那個國度也是蠻變態的),讓核能只需要撐了一部分的用電。

 

其實台灣耗電量最巨的一直都是工商業用電,一般民生用電佔很少啊,也因為我國的電力政策,讓半導體產業能穩坐世界領先的地位。我想也只有增加電費這種最直接的關係,才能有效避免電能的浪費吧。

 

「已知用火」讓人類的文明突飛猛進,但是火產生的高度汙染能源讓地球越來越火,於是核能的出現看似有了一點轉機。但人類恐懼它如果發生狀況時所帶來的災難性毀滅,而相繼的排斥,非核家園的訴求在世界各地不斷蔓延,尤其在日本福島核電廠的事故發生後,議題更為激烈,也讓社會大眾憶起 1986 年 4 月的車諾比核災。

 

那場毀滅車諾比的核子事故是反應爐的設計不良,加上人為的疏失造成,死了 31 個人,間接死亡的可能不在少數。但經過一次事故就會多一次經驗,往後的反應爐等等的設計也會針對一些瑕疵進行改良。而日本福島事件又一次讓人驚覺到核電廠的恐怖。

 

不過說實在的,核電廠它也是被害到的。311 大地震後引發的海嘯,造成東日本大規模的毀滅(這樣講是不是有點浮誇……)那次的核災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,主要還是因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關注的議題之一,然後間接講到的廢核的議題。

 

也早已經有部分國家在廢止核能上賣力,德國核電廠預計在 2015 ~ 2022 年全數關閉,實際狀況我沒去查證,但我知道的是德國的電價超級貴!

 

因為電力珍貴嘛,大家要用的話就花錢來買,既然支撐電力的核電廠因為環境關閉了運轉,僅存的供電系統再也不敷往常的使用,要嘛節省用電,要嘛用銀兩換。

 

相較於國際間的電價,台灣應該算是超便宜,這養成大眾沒有節制的浪費(好孩子千萬不能學)。但顯然調漲電費又是一個商業、工業跟政治上的問題,這留給我們用納稅錢豢養的官員們去煩惱,我們只要好好省電就可以了。

 

總之,世界電能已因應趨勢,開始走向對環境友善經營的產電模式。

 

「核電歸零」是反核聯盟的口號,也因為這樣,台灣的核四廠正處於一個封存的狀態。

所謂的封存,意思就是說這核四廠的裡裡外外事實上都已經符合安檢,也能隨即進行商業運轉;但基於政治及民主意識的抬頭,是否開始運轉必須已公投決定。

 

這是說來也挺有趣的,核四的興建案一開始也沒有經過公投決定,但是蓋好之後卻要我們自己來決定要不要啟用。就像是我們繳了一些班費,班上的代表去買了一箱汽水,但有些人想喝汽水,有人不想喝汽水啊怎麼辦?所以我們來投票決定要不要把這些汽水發下去。當然核電廠牽扯的範圍更龐大,而它現在也被扔在那邊,所以相安無事我們就先不討論它了吧。

 

那既有的三座核電廠何去何從?

 

核一廠已經延長役期,白話點來說就是核一廠它已經超過使用年限(核電廠使用年限約 40 年),在還沒想出其他取電手段前,大家只好睜隻眼閉隻眼假裝沒事繼續讓它運轉這樣。

 

三座核電廠的啟用時間大概個差三年左右,所以使用年限基本上也差不了多久,先不論沒了核電廠之後我們拿什麼來補那 13.5 趴仙抖的發電量,光是要把核電廠除役就搞得大家人仰馬翻。

 

你知道核電廠從除役到拆除主體建築要多花費久時間嗎?答案是 25 年!

 

也就是說現在立馬開始除役一座核電廠的話,一個剛出世的嬰兒,在經過 25 年之後,他 / 她就可以躺在曾經是核電廠的那塊草地上看著滿天星斗,旁邊還有隻追著球跑的狗狗。聽起來很棒啊,但為什麼要這麼久?

 

這我也不曉得,我也是那天在看了原子能委員會的核電除役懶人包之後才明白,原來核電除役是這麼搞剛的一回事。
 

http://www.aec.gov.tw/webpage/control/waste/files/index_18_7-01.pdf

http://www.aec.gov.tw/webpage/control/waste/files/index_18_7-02.pdf

http://www.aec.gov.tw/category/核物料管制/核電廠除役/6_2550.html
 

附上幾個文件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瞭解一下這曠日廢時的除役工程。

 

 

所以說,人們吵著要廢核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辦得到的事,在爭論的同時是否應該研擬未來的替代電力,如果只是為了單一的不爽核能,這是無濟於事的抗爭。

 

而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也始終是環保人士爭議之處,當然啦,這種高放射性的廢料擺在家裡旁邊誰不擔心,別說是放射性,就連有人把垃圾堆在你家門口恐怕都會讓人暴跳如雷了,更何況是放射性的廢料。

 

每件事都有它的代價。只要沒發生什麼事,這種低污染(運轉中)的發電方式,確實能降低燃燒吧火鳥的火力發電廠污染性,但它只要一出問題通常都是大狀況,而那個區域通常就會像車諾比或福島那樣報廢了。

 

日本福島近年有不少的攝影師跟環保團體進入考察,從他們的照片裡看得出來,那裏儼然成了一座 惡靈古堡 廢墟,災難的現場看了令人怵目驚心。但我仍覺得,無論有何種模式發電都有它的污染,只要有人類的地方都能夠改變整個生態,我沒有恐嚇你,你以為裝太陽能板就很環保嗎?開電動車車就很環保嗎?用環保袋就很環保嗎?那可不一定。

 

回到核電廠除役這件事上。台灣預計要在 2025 年完成非核家園的目標,而除役過程要他媽的 25 年,就是說核電廠在它不供電之後,還能夠安穩的陪我走過餘生的意思……而你們的後代就能夠好好的在核電廠舊址上的草皮上跳舞了,這真是完美的規劃,光想到我就要掉眼淚了呢~

 

 

 

PS.

1. 昨天下雨天廢在家裡打電動,只要再幹掉剩下的五個地區,我的趙雲大人就可以統治天下了!(超廢的一天)

2. 其實在 2014 年 3 月份我也在無意間參加了核電歸零的遊行活動,記得那天下著雨,走在封閉的大馬路上,我還拍了照片,就是上面那張了。

3. 希望大姑丈在天之靈保佑全家族裡裡外外風調雨順闔家平安。

在〈核能電廠歐買嘎〉中有 8 則留言

  1. 核議題確實值得思考
    但不應拿來當作政治煽動的籌碼
    我們的核能發電所占比例確實比較少
    雖然怎麼說它確實都有較大的危險性
    而且台灣也是地震頻繁區
    但問題是台灣人的環保意識實在還待加強
    加上熱天一到大多數人沒有冷氣也不行等等
    電供應如何而來?有何可以替代的方案?
    都是應該要全盤思考的問題
    比較希望台灣人能有較成熟的觀念來討論這類議題
    像德國也想成為無核家園
    且他們本身在替代能源方面也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
    但是他們還是需要向法國買核電啊
    電力供應的問題確實不是那麼簡單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  1. 應該是說目前他們也是盡量做到
        以朝環保減碳為原則的發電進行中
        比如利用風力海潮發電,太陽能發電等等的自然資源發電系統
        甚至鼓勵提倡低碳環保建築以及環境綠化等等
        但目前這些都還不可能補足全國發電量的總量
        因此想完全達到無汙染的程度是有一定難度的
        德國的水電費很高
        其實另一個用意也是要培養國人節約用電用水的習慣吧
        確實目前總體能耗量還是很高
        畢竟德國是工業大國啊
        但是配套措施又是如何?
        這些都是他們必須要面對與處理的問題
        畢竟他們已提出非核家園的目標了
        過渡時期只好向鄰國買核電@@

    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2. 之前所上老師提到他在國科會的計畫(貌似是分析綠能產業的技術、評估可專利性……等),我國的綠色研發,目前的產值,就專利件數而言是零。沒錯,零,Zero。

    想發展綠色但無能;想透過核電,但一間一間使用年限到期(姑且不論臺灣的地質適不適合蓋一座外洩就毀了的東西XD),新的蓋好了卻不能啟用(雖然身邊有在裡頭待的人指出它真的是拼裝車XD),算是快走到沒路的狀態。

    對於要不要核電,老實說我身邊沒有足夠的資訊去下判斷(或許是隔行如隔山啦),只希望大家……多多理性討論,取得一個縱然不是全數,但也具有正當性的共識。

    Liked by 1 person

    1. 不管什麼電,在綜觀的生產或產出上都對生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      像數年前的經濟部有針對裝設太陽能做補助,很多單位卯起來裝,據我所知,停止補助獎勵之後很多都已荒廢,而製造太陽能板就已經耗費不少能源。
      以光照發電效率跟材料損耗來看,能不能達到預期的節能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。

發表留言